header

劳科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 劳科动态

个人养老金扩大覆盖范围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时间:2023-10-26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量:1495

2023年10月14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劳科院”)在京召开个人养老金扩大覆盖范围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信达澳亚基金、华夏基金、招商银行、成都、深圳市人社局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养老司、基金局、信息中心、社保中心、央保中心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约40人,围绕个人养老金扩大覆盖范围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讨。

 

研讨会由劳科院副院长王俊舫、基金室副主任费平同志主持,与会代表分别介绍了当前地市养老金扩大覆盖范围的现状、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情况和所在单位的具体做法,并就扩大覆盖范围成效、难点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劳科院课题组汇报研究成果。

 

与会人员认为,个人养老金扩大覆盖范围工作推进平稳有序,开局良好。截至6月底,共有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占全国纳税人口一半以上,从去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至今一年多的时间,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超过企业年金,制度建设日渐完善,宏观调控平台建设顺畅,金融机构积极推出多种个人养老金产品,全社会关心养老金制度和个人养老规划的氛围逐渐浓厚。

 

部分与会人员指出,虽然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动进程成效显著,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扩大覆盖范围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一是税优政策吸引力不足。当前的税优额度较低、税优政策覆盖群体有限,激励效果不佳。前期商业银行、金融机构通过赔钱赚吆喝的方式推动覆盖范围扩大取得积极成效,但是长期看仍需通过提高政策吸引力来扩大覆盖范围。二是现有的参与流程较为复杂。个人养老金业务涉及开户、缴存、投资、领取、税优申报等多个环节,操作步骤较多,群众难以独立完成全部操作,增加了群众参与个人养老金的门槛;另外开户渠道受限,群众只能在银行开户,选择开户行及其代理的产品,不能自主购买所有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三是个人养老金产品尚不成熟。截至9月底,93家机构上线695只产品,其中,基金149只,理财19只,保险62只,储蓄465只。产品虽数量众多但主要集中于基金和储蓄,保险、理财类产品少。群众缺乏投资能力,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养老金产品均非过往主流投资品种,运作时间偏短,群众的信任度难以建立,尤其近期资本市场波动,收益难以保证,参与者感受不好。四是宣传质效有待提高。政策宣传力度和准确度不足,群众对于个人养老金的个人养老金政策认知有限、领会不足。五是投资参与率偏低。受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缴费人数占开户人数的比重约为1/3,投资人数占缴费人数的约为1/3,且主要用于购买储蓄产品,个人养老金市场仍有较大拓展空间。

 

部分与会人员就助推个人养老金扩大覆盖范围积极建言献策:一是优化税收政策。首选推出EEE模式,在个人缴费上限内的基金可以考虑不再收税;其次,配合提高个人账户缴纳额度,提出基本限额和高标限额,实行EEE与EET双账户,基本限额内EEE,高标限额EET;再次,进一步完善领取端的税收政策,对十年以上提取期限免税;另外,还可借鉴家庭综合所得税制下的个税抵扣制度,将家庭成员的个人养老保险缴费纳入抵扣范围,拓宽参与群体。二是优化投资管理方式。两种方案:一种是通过国家平台提供有限投资选择权,提供默认投资基金,采取集中化账户管理模式,进行批发式委托投资管理,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管理费用,提高投资收益;一种是对个人养老金进行受托人管理。针对个人金融知识储备不足、投资能力薄弱、难以有效投资等问题,可借鉴年金管理经验,委托受托人进行管理,鼓励有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机构的央企如中石油等企业,进行个人养老金受托人管理试点,提高投资收益。三是发挥央国企在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扩面中的主阵地作用。可借助央国企独一无二的制度优势,发挥其执行力穿透力强的特点,优先推动央国企职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比如允许有条件的企业为个人养老金匹配缴费,开放便利条件支持企业统一为员工办理批量开户、缴存、税优申报、设置默认投资选择等事项,提升扩面效率。四是研究开发优质个人养老金产品。实现个人养老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产品和服务获得公众认可,应要求各金融机构持续提升专业能力,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公众养老金融需求。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