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薪酬发展报告》

中国薪酬发展报告(2024)
《中国薪酬发展报告(2024)》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军 王霞。
内容简介
《中国薪酬发展报告(2024)》由总报告和政策篇、区域篇、行业/群体篇、国际篇等四个专题篇构成,内容涉及“十四五”以来收入分配趋势,健全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评估机制、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提高劳动者报酬份额的税收政策,加班工资争议中的处理,民营企业的用工结构与薪酬水平,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现代装备制造业的人力资源支撑情况,省级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机制,新零工经济薪酬支付方式,以及主要国家或地区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做法经验等。在今年的报告中,首次向社会发布了基于企业薪酬调查形成的部分数字核心产业及数字职业企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信息。
《中国薪酬发展报告(2024)》紧扣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时代主题,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新趋势与新问题,以及工资收入分配领域的新特征与新动向。报告提供的政策研究、实践总结和数据统计分析等,是社会公众全面了解、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收入分配及其发展趋势的重要参考。主要汇集了近年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工资收入分配研究团队及与合作单位共同完成的优秀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时代主题,对我国工资收入分配领域,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现状和政策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全书由总报告和四个专题篇组成,共15篇报告。
总报告指出,“十四五”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稳步改善,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收入分配差距总体呈缩小态势。但依然存在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较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波动下降、局部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等问题。因此,应当重点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工薪劳动者劳动报酬持续稳定增长、实施农村农业人口增收计划、多渠道增加居民家庭收入、加快社会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困难群体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综合施策、系统发力。
政策篇强调,应当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评估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和评估细则、提升地方评估效能、统筹发挥多方数据作用以及强化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效应评估;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工效联动机制、健全工效联动指标体系、优化工资总额单列管理、加强工资分配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劳动者报酬份额,适度降低生产税与个人所得税税率,促进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叠加发力,并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同时,针对传统行业中“灰色时间”的认定问题、特殊行业中“约定加班”的效力问题,以及新形势下“线上加班”的统计问题,从工作时间认定、加班工资核算等方面提出审理思路和处理建议。
区域篇,评估了吉林省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状况,分析了上海市民营企业的用工结构与薪酬水平,并报告了山东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情况。数据分析表明,吉林省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效推动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者薪资调增,且通过传导机制助力部分劳动者薪酬水平提升,同时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对吉林省企业成本的影响总体可控。上海市民营企业用工规模持续扩大、员工素质快速提升、就业质量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薪酬水平偏低、招工难留人难、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等发展瓶颈。作为农民工大省,山东省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通过建立分工协作的议事协调机制、多管齐下的源头治理机制、上下协同的多元共治机制等“六大机制”,在工作满意度、工资支付情况和监控预警平台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行业/群体篇,实证分析了四川省现代装备制造业的人力资源支撑。研究发现,本科及以上学历劳动者占比较小,劳动者技能支撑不足,不同行业的人力资源支撑力存在差异且变化明显;同时,44.4%的行业薪酬吸引力较弱,仪器仪表制造业与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的人工成本相对较大。总体而言,各行业的科创能力有待提升。结合新疆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实际,从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入手,以解决改革中各类问题为基础,论证核定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选取典型企业平台代表,对新零工薪酬支付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一步按照薪酬支付是否依托平台,对新零工经济进行了再分类。
国际篇,解读了近年来国际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归纳分析了缩小工资收入差距的国际实践;梳理了日本最低工资制度的发展历程、现行制度运行的组织管理体制,并分析了日本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动特征;总结了《美墨加协定》中劳动价值含量条款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了劳动价值含量条款在北美的执行情况与影响以及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影响;展示了部分国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社平工资差距,以及行业工资差距。其中总结的经验、归纳的实践和提供的数据能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此外,本书还在附录中,首次向社会发布了基于企业薪酬调查形成的部分数字核心产业及数字职业企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信息。
中国薪酬发展报告(2022)
《中国薪酬发展报告(2022)》是一本2022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军 王霞。
内容简介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也是发展动力之源,是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工资收入分配研究团队及其与合作单位立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行动方略,对当前我国工资收入分配领域,特别是企业工资收入分配领域现状和政策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回顾和分析,相关成果汇集于2022年的薪酬蓝皮书。总报告系统回顾审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资收入分配的理论发展以及新政策、新成就,旨在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发展规律,更好地走向未来。 其他主要内容,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工资指导线、工资基准立法、人工成本、最低工资保障、行业工资收入差距、国有企业科技人才薪酬激励、技能人才薪酬等相关制度研究、政策评估、现状分析,二是浙江省、广东等地和部分典型企业的改革探索,三是有关欠薪保证基金制度、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工资水平比较等的比较研究。
中国薪酬发展报告(2021)
作者: 刘军 刘军胜 主编。
内容简介
本书以高远站位、广阔视野、深入调研、详实资料为基础,回眸了过去一年乃至更久远的一些时间里我国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现状、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薪酬分配改革发展趋势。内容涉及“十四五”薪酬分配改革规划,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劳动、科技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应对疫情薪酬分配政策和人工成本投入产出评估,薪酬激励机制设计、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以及假期薪酬支付研讨等一系列热点、难点、重点问题。
图书目录
Ⅰ 总报告
1两个百年交汇点的中国工资收入分配研究 刘军/001
Ⅱ 规划与政策篇
2人社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企业工资分配内容解读 聂生奎/016
3协调推进工资分配改革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分析 刘军胜/022
4完善工资保障机制报告 刘军胜 刘军 贾东岚/030
5应对疫情工资收入分配政策效果评估 常风林 肖婷婷 刘军 刘军胜/045
Ⅲ 区域与产业篇
6广东省企业科技人才薪酬激励调研报告 肖婷婷 常风林/066
7国有科技上市公司工资总额与技术创新有效性实证分析 常风林/078
8劳动者假期制度及其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分析 贾东岚/094
9电网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能评估 本报告课题组/111
10国有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的政策与实践 贾建强 宋艳/131
11以人力资本标签为主线的数字化激励机制建设分析 韦家立 高国庆/140
12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收入分配机制改革探索 郝国庆 张东红 王延娟/149
Ⅳ 群体篇
13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改革进展和政策建议 许英杰 石颖 窦盛冉/158
Ⅴ 国际借鉴篇
14日本提高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政策分析 王宏/176
15新加坡累进式工资模式及启示 杨艳玲/195
16国外假期制度及薪酬支付新趋势 贾东岚/207
Abstract/221
Contents/224
中国薪酬发展报告(2020)
内容简介
本报告汇集了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十三五”时期针对我国工资收入分配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包括总报告、法律政策篇、区域与产业篇、群体篇和国际借鉴篇五个部分。这些研究成果聚焦我国当前工资改革中的现实难点问题,所有研究都是研究人员经过深入调查、充分研讨,有些研究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以及对国内较有影响的工资研究方面学者、政策有关部门的专题访谈。多数材料都是基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课题及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基础上形成。本报告对正确分析判断我国当前工资分配,特别是企业工资分配现状,了解新时代我国工资收入分配改革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图书目录
Ⅰ总报告
1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进展和趋势 王霞/001
Ⅱ规划与政策篇
2中国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分析 王宏/025
3中国生产要素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状况分析 常风林/046
42019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对企业的影响评估 贾东岚/066
5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关系研究 贾东岚/080
6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政策和问题 肖婷婷/092
7中国职工工资变化趋势分析 许英杰 石颖/106
Ⅲ区域与产业篇
8制造业人工成本评价和分析 钱诚/122
9国有企业工资增长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分析 常风林/135
10股权多元化国有企业薪酬分配机制分析 狄煌/170
11部分城市人工成本分析 狄煌/184
Ⅳ群体篇
12环卫工人工资待遇分析 杨艳玲/199
13女职工生育奖励假及工资待遇的政策与实践 孙玉梅/213
142019年技术工人工资分配现状调查 王宏/232
Ⅴ国际借鉴篇
15公益服务机构薪酬福利制度国际比较与借鉴 赵祖平 王俊杰 闫倩倩/254
16部分发达国家技术工人薪酬状况与经验借鉴 王宏/263
Abstract/281
Contents/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