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专家视点

您所在的位置: 专家视点

加大标准执行力度 助推工作取得预期成效——推动人社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标准化

时间:2024-05-11 浏览量:27780
加大标准执行力度 助推工作取得预期成效——推动人社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标准化
副标题:---
作者:张一名
发表时间:2024-05-11
成果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成果描述:---

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在健全标准体系、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让广大民众享受到了更便捷、公平的服务,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标准化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进一步凸显。但还存在标准化意识有待提升、标准体系有待科学化体系化、城乡及区域间有待协调、实施和监督有待加强以及标准化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关于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和实施将大大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提升国际形象。应客观分析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标准化领域存在的问题,加大政策实施和评估力度,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应对,确保《意见》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一、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取得突出成就,但在标准化意识提升、标准体系完善及标准监督实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标准化意识有待加强。实际工作中,有些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对标准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足,运用标准化手段提升服务的能力有待加强。二是标准体系有待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涉及众多领域和环节,如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协调等,尽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标准,但还存在着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有待加强、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不足、有些标准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三是标准实施和监督环节有待加强。标准的实施是标准化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标准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严格执行标准的动力和意愿等问题,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标准化建设投入不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需要组织、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撑,目前还存在组织体系有待健全、具备标准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短缺、标准化技术投入特别是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对标准体系的创新性开发不足等。

二、《意见》的实施将大大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提升国际形象。

《意见》的实施,预期将带来以下成果和影响:一是服务质量提升。通过推行标准化,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将得到规范和统一,服务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群众也将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体验。二是服务效率提高。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务流程标准,优化办事环节,减少重复和不必要的程序,服务效率将得到有效提高,这将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整体效能。三是促进部门协同发展。标准化工作的全面推行将有助于加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通过共同制定和执行标准体系,可以促进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协同发展。四是保障人民群众利益。通过标准化底线保障,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在享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规范服务行为和加强监督评估,也可以减少不规范操作和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五是提升国际形象。通过推行标准化并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在国际上的形象将得到提升,有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认知和认可度。

三、科学分析并及时处理推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确保《意见》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协调难、监督不到位、反馈不及时等问题,不同部门可能对标准化产生抵触,缺乏有效的反馈和评估机制,也可能因为执行不力或监督不到位而导致效果不佳,还有可能遇到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重点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完善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多方诉求渠道,积极与相关方沟通协商寻求共识;强化执行和监督,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中的问题;通过设立监测点、开展社会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执行情况和群众满意度并进行科学评估;结合实施过程遇到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或存在漏洞等问题,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订和完善,为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标准的执行至关重要。一项好的政策只有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贯彻落实《意见》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客观分析我国人社标准化领域存在的问题,加大政策实施和评估力度,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科学研判、及时应对,确保《意见》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推动公共服务全面标准化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