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劳科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 -> 劳科动态

劳科院建院40周年暨劳动保障科研工作座谈会侧记

来源: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时间:2022-12-16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量:1467

1664507363352043466.jpg


2022年9月7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简称“劳科院”)举办建院40周年暨劳动保障科研工作座谈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周祖翼出席会议并讲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劳科院离退休老同志代表,以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智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专家学者代表50人在现场参会。劳科院特约研究员,科研基地代表,地方劳动保障科研院所代表,部属学会、协会以及劳科院全体干部职工等150多名专家代表在线上参会。

1664507582725031852.png

劳科院院长莫荣主持第一阶段座谈会。他首先介绍会议主题和与会嘉宾,并汇报了劳科院40年来科研工作情况。

1664507611835089621.png

莫荣介绍说,1982年5月劳动科学研究所正式成立,开启了劳动保障科学研究的征程。随着事业发展,逐步形成“一院四所”的格局。2017年10月“一院四所”合并成立新的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成为劳动保障领域专业最完整、专家最集中的专业科研机构。40年来,劳科院专家先后完成3000多项科研任务,多次受邀参加党和国家领导人主持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讲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劳科人围绕服务党和国家科学决策,多项研究成果得到中央领导批示,为有关重大改革和政策出台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劳科院培养出20多位高级领导干部和知名专家学者,留下了四点宝贵经验:政治引领是做好科研工作的灵魂,人民利益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创新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动力源泉,务实是做好科研工作的根本保证。劳科院要深刻认识肩负的职责使命,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找准定位,明确发展目标,采取切实举措,推进高端智库建设。更好服务党和国家科学决策,为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余兴安、原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小宝等代表有关方面发言。


1664507662694077821.png

杨伟国认为,就业的微观基础已经迈过农业社会的人事匹配阶段,正在经历工业社会的人岗匹配阶段,即将迈进数字社会的包含工作任务、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关系三个全新要素的人工匹配阶段。基于人工匹配的新工作模式必将对就业政策、劳动关系政策、工资与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以及人力资源服务政策带来全新的挑战。未来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党和国家要求我们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知识体系,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求我们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664507697148058841.png

余兴安讲到,劳科院是我国劳动保障科学领域最具权威意义的学术机构,是该领域当之无愧的学术重镇。劳科院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劳动法制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代表了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方式加速变革、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社会生活形态异彩纷呈、人的智能性因素日益凸显的今天,无论是劳动科学、人事科学,还是人才研究、人力资源研究,其理论与实践的功能作用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日益显现出其特殊重要的价值。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才强国战略、干部队伍建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中央的大政方针与战略意图,认真落实部党组指示精神,站稳政治立场,使科研工作永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1664507754132083463.png

田小宝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一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科学理论发展的新浪潮正在兴起。这是一次带有显著中国特色的科学创新,既不同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早期照搬前苏联的做法,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前期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而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把人类关于劳动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系统建立中国特色劳动科学体系的伟大探索。中国特色劳动科学体系,是劳动大众的科学,是劳动行政决策的科学,是现代企业劳动管理的科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科学。我们正处在这次新浪潮的前沿,劳动科研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


劳科院党委副书记赵越主持第二阶段座谈会。

1664507811133057434.png

赵越首先介绍了座谈会第二阶段的主题和与会嘉宾,并代表劳科院全体职工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他要求大家认真领会周祖翼部长的讲话精神,做好今后一段时期劳动保障科研工作。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校长傅德印、中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张杰等代表合作单位发言。

1664507880451014839.png

赖德胜对劳科院建院4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希望劳科院在推动实现高品质生活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在推动形成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新征程中,谱写更加华丽的篇章,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冯喜良认为,劳科院建院以来,聚焦国家重大现实问题,加强理论研究,聚集各方力量,打造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研究平台体系。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国内高质量发展战略模式的转变、全球新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也是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领域的共同课题。如何在新的时期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科学体系和思想,是大家共同的任务。

傅德印首先向劳科院建院4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讲到,劳科院40年来聚焦我国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工资收入分配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与劳科院在学术研究上,服务决策的使命担当相同、研究领域的学科专业相近、平台成果的共享共建相通,双方在合作中结下了深情厚谊。面向未来,两院要继续深化合作,加强优势互补,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共同推进学科建设,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共同促进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开启双方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新篇章。

张杰向劳科院建院4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劳科院建院40年来,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为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改革与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中智集团与劳科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务实推进在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行业创新发展、市场化促就业等领域的合作研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实现了互利共赢,结下了深厚情谊。下一步,中智集团将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数据共享,推动双方合作向着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迈进,共同为国家劳动保障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研司司长卢爱红、规划财务司副司长李伟民、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司司长鲁士海、劳动关系司副司长刘燕、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汪泽英、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吕玉林等司局代表,在发言中向劳科院建院40周年表示热烈地祝贺,希望劳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人社中心工作多出成果、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努力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664507959705030875.png

卢爱红建议科研工作要更好地把握人社工作的政治性、战略性、人民性、专业性,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充分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加强政策理论研究,产出更好更多的成果。

李伟民对劳科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围绕人社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战略性、理论性、前瞻性、实践性研究,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他希望劳科院通过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造创新活力,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稳定支持成效,积极发挥项目引领导向作用等措施,努力推动人社科研工作迈向新台阶,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鲁士海认为从劳科所到劳科院,40年来劳科人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收入分配等方面政策的出台,都有劳科院专家的身影和功劳。劳科院在理论创新方面建树多、影响大,在人才培养上,集聚了一大批顶尖水平的专家,形成了结构合理、高水平成梯次的人才团队。院里走出的一批党政高级领导为人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燕认为,40年来劳科院锐意进取,深耕人社领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人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她用“紧、强、深、新”四个字概括了劳科院的工作特点。结合司里工作她提出,希望院里继续发挥优势长项,一如既往和司里一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部里的要求,共同加强对劳动关系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为新时代人社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汪泽英讲到,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要按照部党组的部署,总结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和特点,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战略性研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具体政策研究,加强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能力研究。他祝劳科院蓬勃发展,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多出精品,谱写新时代劳动社会保障科研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吕玉林讲到,各项人社法规、政策出台背后的历次论证研究,有关国际劳工问题的研究,都得到了劳科院的研究支撑。得益于此,在国际交流方面,特别是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国家劳动科学研究体系和研究网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在金砖国家劳动领域实现了领跑的重大转变,期待劳科院成为一个国际高水准的劳动保障研究智库。


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原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学民等代表离退休老同志发言。

1664508038833029795.png

苏海南表示,劳科院建院40年来,为我国劳动保障领域深化改革提供了及时、系统、有针对性的劳动保障理论、政策、应用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了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智库的功能作用,为40年来劳动保障领域改革取得巨大成绩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他祝愿劳科院拿出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才,早日成为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科研智库,为健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的劳动保障体制、制度、机制建真言、献妙策,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刘学民认为,历届部党组高度重视科研工作。40年来,在历届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劳科院广大科研人员与党同心同德、与政府同向同行,真情反映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诠释改革发展的创新实践。纵观科研工作40年的历程,有日新月异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事业,有载入史册的成果,还有一代又一代科研人的成长和传递,由此形成了不同时期具有劳动保障科研特色的科研精神,这已经成为劳动保障科研工作的主旨和内涵,也成为劳动保障科研工作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劳科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陈云、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治研究室副研究员涂伟代表劳科院科研人员和青年代表发言。

1664508110912032705.png

陈云表示,诸多前辈书写的精彩、树立的典范、锻造的精神,是劳科院真正丰厚的财富。在这里,可以感受忠诚热烈的家国情怀、民胞物与的人文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守正创新的勇气担当,还有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功成不必在我的高风亮节、和谐共进的团队意识。这些都值得我们更加自觉深入地学习体会,化于心,成于行。作为中生代科研人员,要传承好劳科院前辈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珍惜当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砥砺前行。

涂伟表示,劳科院为处于起步阶段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流的学术氛围、前沿的国际视野、融洽的同事关系和贴心的后勤保障。当今的劳动世界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数字技术和全球贸易、人口结构和气候变化都对我国劳动领域的工作提出了新挑战。这些挑战对青年科研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致力于劳动研究的青年人,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在研究之路上借力前行。我们将以勇于担当的精神,继续践行初心使命。面对当今纷繁多变的劳动世界,我们将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继续与我院“执子之手”共进步。


劳科副院长王俊舫、刘军在座谈会上发言。

1664508191022031244.png

王俊舫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劳科人,亲身体验了劳科院的发展壮大。他用“一路同行”“并肩前行”“潜心笃行”来概括一路走来的40年劳科文化。他希望新一代劳科人继承优良的传统,弘扬优秀文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建设新型高端智库的征程上一起向未来。

刘军通过回顾参与建院40年成果的梳理工作,围绕“敬意”“使命”“感谢”六个字作了概要发言。在感谢领导、同事们关爱的同时,深感使命在肩,认为未来劳科院的工作还有很大空间,劳科人要肩负使命,进一步投入到劳动保障科研工作中。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等高校,中国劳动学会、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中国就业促进会等学会协会以及各地方人社厅局及科研院所、部分科研基地、国外高校和劳动研究机构等70家单位以及曾在劳科院工作过的部分老领导发来贺信或祝福。

1664508236635017959.png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