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专家视点

您所在的位置: 专家视点

系统推进人工智能人才发展——评《中国人工智能人才》

时间:2023-04-25 浏览量:487
系统推进人工智能人才发展——评《中国人工智能人才》
副标题:---
作者:刘永魁
发表时间:2023-04-25
成果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成果描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完善,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工智能人才作为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全面了解其发展状况,系统分析其存在的难题,对于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日,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组织编撰的《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面世。作为我国第一部关于人工智能人才发展的蓝皮书,该书从高校人工智能人才教育培养、人工智能相关岗位需求、国际人工智能人才状况和就业趋势、典型行业和重点地区人工智能人才发展等维度,全面、深入剖析了我国人工智能人才供需、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了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态势。

第一,系统梳理了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现状。目前,我国设置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440所,有5所学术机构进入全球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榜前10,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顶级研究人才仅为美国的1/5左右。该书提出,培养同质化、学科建设滞后、课程建设不持续、师资匮乏、产教融合度不高,是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从供给侧对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画像。“男性、25-35岁、本科学历”是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的主要特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的人工智能人才最多,超过六成的人工智能人才工作年限不足10年,3/4的人工智能人才来自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1/3人工智能人才的期望薪资为每年15万-25万元人民币。

需求侧方面,互联网、游戏、软件行业以及平台架构岗位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量最大。区域上,长三角地区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量高于其他区域,北京市需求量最大。

第三,探究了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相关技术岗位供需比偏低,招人难;人工智能人才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为主,基础研究和顶尖人才较为缺乏;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和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人才评价标准有待统一,评价市场仍需进一步开放。

第四,预判了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趋势。该书认为,技术研发型人工智能人才应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应用型人工智能人才应深耕智能产品多场景应用,科技领军型人工智能人才应进一步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随着人工智能人才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多领域多层次人工智能人才队伍有望不断壮大。

与人工智能人才领域的其他研究成果相比,该书有以下三个较为显著的特点。

其一,数据量级大。该书结合某中高端人才数据库的数十万条岗位需求数据和人才求职数据,对我国人工智能人才供需特征进行了画像。

其二,研究覆盖全。该书不仅从整体分布、典型行业、重点地区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人才供需情况,还对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现状及国际人工智能人才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

其三,应用范围广。该书主要结合人工智能人才发展实际及各省未来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规划布局,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可为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大众全面了解人工智能人才发展形势以及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在国家对人才发展日益重视的新阶段,《中国人工智能人才》蓝皮书的问世,对全面助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系统推进人工智能人才发展,将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