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专家视点

您所在的位置: 专家视点

我国数字化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3-07-24 浏览量:15149
我国数字化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
副标题:---
作者:张一名
发表时间:2023-07-24
成果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成果描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数字社会的快速发展,关键要靠数字化人才,创新培养数字化人才也是落实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出台了相关规划和专项行动计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但总体看来,我国数字化人才培养仍然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对此,应深入把握数字化发展规律,结合数字化人才的特点,创新数字化人才培养方式,为我国数字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把握数字化发展新阶段和数字化人才新特点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总规模持续扩大,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被写入中央文件,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进行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正逐步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立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对数字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数字技能,通常分为通用数字技能、数字专业技能和数字应用技能。通用数字技能是指通用的技能要求,数字专业技能是数字化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各项专业技能,数字应用技能是非专业技术人才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数字技能。按照数字化技术领域不同,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蔡红宇将数字化人才划分为研究性、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数字化人才四种类型。

我国数字化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一是数字化人才普遍短缺,数字化人才已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中国数字产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成果丰富,数字化人才需求量大。一方面,数字化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巨大、数字化新职业需要大批数字化人才,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传统产业对人员的数字化素质和技能要求大大提升。2022年7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已接近1100万。

二是数字专业师资短缺。当前,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数字化人才,就大数据专业而言,全国多家院校开设了大数据技术和数据科学专业,但仍存在师资短缺问题,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老师较少。

三是培训内容偏理论、实操少,针对新职业的培训政策落地难。与数字化新职业相关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校专业,部分存在实训教材短缺、实训平台不足的情况。不少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培训基地或产业学院,实训内容缺少系统性的实践操作教学。虽然政策鼓励龙头企业、龙头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参加师资培训,但新职业的培训教材特别是实训内容的开发需要一定的周期、目前针对新职业的培训很难全部纳入补贴范围等因素,对新职业的培训政策落地造成不利影响。

创新数字化人才培养方式

一是从国家层面制定并实施提升数字化人才发展战略。有关部门应在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的基础上,结合未来五年和更长远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规划,明确数字化人才培养规划,包括培养目标、投入规模等。

二是建立需求导向的培训机制,培训内容应植根于市场需求。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方案规划师、农业数字技术员等新职业达90多个,相关培训教材内容要根据现有招聘市场对岗位任职资格的要求进行确定。

三是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数字技能培训。应结合研究性、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等不同类型数字化人才,梳理不同类型人员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清单,编制不同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教材,分门别类开展人才培养。也可以结合数字技能人才、数字化专业人才和数字化应用人才等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采取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展多层次的数字化相关技能培训。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工程技术领域人员,重点是将技能培训和实训操作相结合,重在实训,将数字化场景训练和操作作为培训和考核的重点,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

四是建立适合数字化人才特点的职业教育培训和技能认证体系。借鉴商业领域认证体系,如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数据分析师职业技术证书》、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颁发的《CPDA数据分析师证书》、阿里云大数据分析师认证等,重点对近几年新出现的90多个新职业加强培训认证和评估,由企业、专家和第三方机构联合组成培训评估小组,也可以借鉴英国政府推出的“必备数字技能”资格证书,设置专项能力证书,培训评估指标和能力考核重点以市场认可为标准。

五是积极组织数字技能相关职业技能竞赛。2019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举办了包括数字技能在内的未来技能大赛,该项赛事以数字技能、先进智能制造技能为主要比赛项目,共设置25个项目。今年全国总工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国职工数字化竞赛,包括无人机操作员、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等比赛项目,各大高校也在举办相关的数字化竞赛活动。要大力倡导和举办各类各层次数字化技能竞赛,通过竞赛选拔优秀人才,通过竞赛培养数字化实操技术。

六是结合数字化专业特点,采取学校和第三方机构进行微专业建设、微证书认定等方式,完善数字化人才培养学科体系。由于数字化新职业发展快,开发专业教材周期长,可采用建设微专业、发放微证书的方式,快速满足市场对新职业的技能提升要求和用人需求,将数字化人才与其他专业人才培养同步,为全员全过程数字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数字化人才。

七是发挥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带动作用。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与国家标准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机制,将行业协会组织建立开发的新职业团体标准纳入“两目录一系统”,通过行业协会促进新职业人才的培养。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