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专家视点

您所在的位置: 专家视点

建强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平台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4-28 浏览量:9614
建强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平台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副标题:---
作者:侯增艳
发表时间:2024-04-28
成果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成果描述:---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作为我国独有的人力资源产业集聚方式,近年来发展迅猛、成效显著,已形成人力资源服务全过程生态链,实现了经济、社会、人才效益三丰收。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已进入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阶段,需进一步发挥集聚产业、拓展服务、创新示范、培育市场、规范管理等功能,健强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平台,实现产业园规范、创新、协同和开放发展的目标,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就业创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遵循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力地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人力资源服务协调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6家。除国家级产业园外,各地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和产业人才资源,积极建设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的地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带动当地人力资源服务业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国家级产业园集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055家,占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数的6.4%。园区内人力资源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从人力资源招聘、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外包等传统业态,到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测评、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开发、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等创新业态,服务产品不断丰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近年来,各地着力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和新增长点。2022年,我国国家级产业园实现营收4583亿元、税收131亿元,国家级产业园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平均营收1.15亿元,为全行业平均水平的近3倍。2022年,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充分发挥促进就业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主渠道作用,服务各类人员5076万人次,为277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人力资源服务,全年帮扶就业和流动人员2190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506万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9万人。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充分发挥稳就业促就业服务作用。不同于传统的就业促进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将市场化经营性服务与公共服务体系有机结合。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辟就业服务绿色通道,提供真实有效的优质岗位并进行持续性跟踪服务。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支持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就业,提供综合型解决方案。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不断开放发展,聚力打造产才融合新高地。加强人才服务载体平台建设,全力做好人才的“引、育、用、留”全链条服务工作。成立猎头基地联盟,发挥市场化引才聚才作用。助力高层次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服务,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首批12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依托载体,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理念,在培育发展人力资源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强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

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智慧园区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建设集数据信息管理、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发布、人力资源市场监测、业务系统运行后台服务、系统开发和信息查询、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现存问题


服务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园区入驻机构行业龙头企业比重偏低,产业链分布仍以招聘、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传统型业务机构为主,猎头、人才测评、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现代高端业态偏少,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引进培育力度有待加强。

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部分园区决策协调、管理运营、服务保障等职能缺乏清晰主体,尚未建立专业化的运营团队,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在运营、管理、服务等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流程。产业园与实体经济的粘合度还不够,资源整合、强化协同创新意识有待提高,园区差异化发展成效尚未显现。

园区扶持政策有待细化落实。国家级产业园现有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房租减免、税收奖励等方面,需要出台新一轮优惠政策,在机构入驻培育、人才引进培养、产品创新研发、信息化建设、行业理论研究等方面给予支持。

园区宣传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国家级产业园在品牌建设、媒体宣传、赛会举办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园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规范发展


加强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宏观指导和顶层设计,促进规范发展。制定支持引导性优惠政策,鼓励地方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园发展。建立园区运营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园区运营、管理、服务等工作的规范化流程,逐步摸索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运营机制。进一步健全产业园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探索园区准入清出制度。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推进人力资源市场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产业园和行业标准化建设,建成一批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示范基地。建立产业园统计制度和评估体系,建立统计报送制度,落实评估保障机制,加强评估结果运用,为指导产业园发展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充分激发创新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发展。鼓励新技术、新知识在人力资源服务业中的广泛运用,促进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形成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均衡发展、基础业态与高端业态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推动高校科研机构、生产企业、人力资源机构、科技成果交易、金融服务、法律咨询等服务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探索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优工程,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构建更为科学完备的梯度培养体系。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增强服务机构的诚信意识、品牌意识。

积极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实体经济协同发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服务产品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引进互联网企业跨界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务,推进产业园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型人力资源服务云平台和生态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加大园区投融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机构与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对接,支持园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提高融资能力。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设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基金,以资本赋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依托当地重点产业与新兴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园区,深入了解用工、培训、管理咨询等人力资源服务需求,搭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用工企业、劳动者的三方平台,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层次、不同业态的产品和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开放发展。加快园区国际人力资源服务要素集聚,引进国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服务理念和管理经验、新型业态和服务模式,提升产业园国际化服务能力。支持本土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开拓海外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以及自贸区、服务贸易试点城市建设等国际化战略。推进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加强与海外人力资源、引才机构的交流对接,开拓国际服务外包和境外合作等业务。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行业人才。全方位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水平开放发展,着力打造布局合理、要素集聚、服务一流、协同联动的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