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专家视点

您所在的位置: 专家视点

为灵活就业劳动者提供规范化高质量公共服务

时间:2024-04-07 浏览量:4724
为灵活就业劳动者提供规范化高质量公共服务
副标题:---
作者:鲍春雷
发表时间:2024-04-07
成果来源: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成果描述:---

灵活就业是劳动者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对拓宽就业新渠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为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通知》,提出将零工市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强调要兜底帮扶劳动者实现就业增收。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握好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方向和重点,着力提升零工市场就业公共服务规范化水平。

零工市场建设是适应新时期就业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

劳动力市场中的“零工”由来已久,传统上主要指短工、临时工等非标准灵活就业形态,从业者以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大多是在难以获得正规就业岗位情况下的无奈选择。以往零工市场也多是自发形成,属于非正规的劳动力市场。而近年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兴起,灵活就业快速发展,不仅表现为规模的扩大,而且其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资源要素配置机制、价值理念都发生了转变。灵活就业已经从劳动力市场中拾遗补缺角色转变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并在高质量发展中拓展了新的就业空间。这种背景下,迫切需要为灵活就业供求双方搭建更加规范、高效的平台,通过加强零工市场建设,提升就业匹配效率,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零工市场建设是促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我国新时期的就业工作目标,体现了就业充分性与高质量的高度统一,是高质量的充分就业,也是全体劳动者的高质量就业。以往灵活就业人员找工作往往通过非正规渠道,面临信息鱼龙混杂、报酬定价随意,以及基本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还经常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供求双方难以实现精准匹配,存在工作不饱满、收入不连续等风险,影响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安全感和获得感。而通过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强化信息发布、供求对接等基本服务,拓展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专业服务,完善劳动权益保障等服务,有助于帮助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零工市场建设是推动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在要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就业公共服务是所有劳动者理应享受的基本服务。长期以来,我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主要面向正规就业而设计,重点为企业提供招用工服务和为劳动者提供求职服务,针对灵活就业的公共服务相对欠缺,有灵活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很难在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中获取信息和享受相关服务。零工市场被纳入就业公共服务市场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让更多灵活就业从业者享受到均等的就业公共服务。随着相关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也将会有更多面向灵活就业人员的实惠性政策出台,进一步提升灵活就业质量。

零工市场建设是帮助低收入者增加收入的重要抓手

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而就业是促进劳动者实现增收的有效手段。部分劳动者由于技能方面的限制,难以获得稳定的就业岗位,也有部分劳动者由于时间方面的原因,无法全职从事相关工作。零工市场建设能够有效破解一些劳动者因时间原因无奈退出劳动力市场的问题,使其能够利用闲暇时间获得收入。另外,零工市场建设重点也包括大力挖掘适合大龄和就业困难劳动者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强调了灵活就业的兜底功能,有助于帮助一些就业困难人员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增收。


做好零工市场建设统筹规划,根据灵活就业人员求职习惯、就业服务辐射触达范围等,合理布局零工市场的空间位置,让就业服务惠及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让灵活就业人员逐步适应和接纳零工市场就业服务的新模式。

提高零工就业服务的便利化水平

做好零工市场建设统筹规划,根据灵活就业人员求职习惯、就业服务辐射触达范围等,合理布局零工市场的空间位置,让就业服务惠及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让灵活就业人员逐步适应和接纳零工市场就业服务的新模式。

提高零工就业服务的标准化水平

逐步厘清零工市场就业基本公共服务事项,依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等,制定覆盖零工市场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编制服务指南和操作规程等,提升相关服务的规范性。鼓励和支持各地结合零工市场建设实际,建立适合地方特点的服务标准。不断健全零工市场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和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提高零工就业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准确把握灵活就业人员的公共服务需求,合理设置就业服务功能,在传统就业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拓展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功能,不断提升灵活就业人员就业能力。通过信用建设、信息化手段等完善劳动权益保障机制,积极开展劳动法律知识宣讲和维权方式培训,补齐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短板。加强零工就业公共服务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备专业工作人员,并通过业务培训、轮岗锻炼、交流考察等方式,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引入市场力量,引导和支持各方力量支持零工市场就业服务,构建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提高零工就业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灵活就业人员就业需求多样、不一而足,有人需要兼职机会,有人想要从事日结工作,还有人只能在碎片化时间进行间歇性的工作,这也对就业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针对不同类型就业需求,要做好基础数据库建设,对就业信息和求职者情况进行合理分类,为更好匹配需求奠定基础。同时要关注重点群体,对于大龄包括超龄劳动者要完善相关制度,将其纳入规范化零工市场的服务范围;对于就业困难人员,要将信息服务与技能提升相结合,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

提高零工就业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积极打造零工市场“互联网+就业公共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以数字技术手段提升就业匹配效率、扩大就业信息辐射范围,将就业资源更好惠及广大劳动者。构建就业快捷服务圈,通过APP、小程序、短信等途径,实时向有就业需求的劳动者推送灵活就业信息,让劳动者快速实现就业。加强零工市场就业数据的分析,研判灵活就业的趋势与问题,及时纳入公共服务决策,大幅提升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footer